为什么要给癞蛤蟆正名 原因是什么?

癞蛤蟆,那惨黑的眼睛,乌溜溜地看着外面,油油的眼神闪烁着死神一般的光芒,冒出一阵阵的碧气,墨绿色的表皮带着几条黑色的条纹,闪的幽幽的光泽,背上一个一个的小疙瘩,这样丑的癞蛤蟆我们都觉得它是对人类有害的,其实不是的,下面是十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要给癞蛤蟆正名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

要给癞蛤蟆正名的原因

癞蛤蟆,又叫蟾蜍。它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在消灭害虫方面,癞蛤蟆的本领要远胜于青蛙。它一夜之间所吃掉的昆虫一般都要超过青蛙几倍。但癞蛤蟆的功绩远不止于此。当它受伤或遇危急时,就从耳后腺和满身的疣粒里分泌出乳白色毒汁用以自卫。

这种毒液即是医药站常用的蟾酥。它虽具毒性,只要不进入嘴里或伤口中,对人是不会造成损害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蟾酥的性味归经和主治有过记载,其它一些古代医书上也有记述。蟾酥在医药应用上起源很早。

人们从癞蛤蟆的耳后腺和皮肤腺(即疣粒)中采集分泌物经加工制成蟾酥,具有强心、镇痛、抗毒、止血、散肿等功效。对治疗胃痛、小儿疳积、慢性心脏衰弱和各种疔痔恶疮及无名肿毒效果显著。它是六神丸、痧药、蟾酥丸、一粒珠等31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癞蛤蟆的干燥体和胆亦可入药。蟾酥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名贵药材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我国每年出口蟾酥多达3000斤,可换回大量外汇。

据报道,一家医院对一已停止呼吸达半小时之久的病人注射从蟾酥中提炼配制成的中药临床急救药“蟾力苏”,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蟾酥在医学卫生等方面的用途日加广泛,需求量也愈大。如果把捕捉或人工养殖癞蛤蟆取酥列为一项家庭副业生产,既可满足国内用药和对外出口所需,又能增加经济收入,于国于民都有益。因此,应当爱护和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塬,使之更多更好地造福人类。

过去人们对它的厌恶和鄙视应该改变,癞蛤蟆的坏名声亦应更正过来。

蟾蜍的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从蟾蜍身上采集到的檐酥 、 蟾衣均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蟾酥是用蟾蜍的头部耳后 腺和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加工而成 的,是我 国传统的名贵药材,有强心利尿、兴奋呼吸、消肿开窍、解毒治病、麻醉止痛 等功能[2] 。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药材。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中国著名的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蟾酥有利有弊,毒性很强,不能直接服用,需要提炼加工!

入药加工

1.蟾酥为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浆液。4~8月捕捉,捕后洗净,刮浆。刮浆时,大拇指放在蟾蜍颈部,余指握住蟾体,再用铜镊子夹其耳后腺,不要过分用力,一、二次即可将白浆汁夹出,用40目筛过筛,除去杂质,将筛滤过的浆摊在玻璃板上,厚度以3~4毫米为宜,或将筛滤过的浆汁晒至七成干后,再揉细腻做成薄饼,置于阳光下晒干或烘干。温度在40~60℃为宜。

因各地加工方法不同,药材形状亦异。一般分片蟾酥、团蟾酥两种。

片赡酥呈不规则片状,大小不一,厚约2~3毫米,上面粗糙,下面平坦。黄褐色或淡棕色,质脆易折断。遇水即泛出白色乳状液。

团蟾酥一般多为扁圆形团块或饼状。直径约7~8厘米,厚约1厘米。呈棕紫色或紫黑色,表面平坦光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胶质样而光亮。

2.干蟾的生药性状,体形较中华大蟾蜍为小,腹部无黑斑。

3.蟾蜍胆为蟾蜍的胆囊,春至秋捕蟾蜍,剖腹取胆囊,鲜用。

应用

1.蟾酥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之功。主治疔疮发背、无名肿毒、咽喉肿痛、龋齿痛、小儿疳疾、心力衰竭等。用量0.01~0.03克,外用适量。

2.干蟾有解毒散肿之功。主治痈肿疮毒、小儿疳积等。也有用于治疗胃癌的。用量0.12~0.18克。

3.蟾蜍胆有镇咳、祛痰、平喘、消炎之功。用治气管炎。用量1~3只。

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尸体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同时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医用功效

据上海科技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学》载:

蟾蜍,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编《癌症独特秘方》中载:蟾皮性味腥、凉、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胀、主治各种肿癌。1999年经上海交大量子医学检测,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含量成分超8千量价上(凡有8千量价以上有免疫功能成分)。华夏出版社《中华医药全典》中载:蟾衣毒较轻,主要用于疮疡肿毒及小儿疳积,现代常用治肿瘤。远方出版社《中草药大全》中介绍,蟾衣可治癌、白血病、淋巴瘤等。

据民间应用调查,蟾衣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壮阳、抗感冒病毒的功效,并对肝腹水、癌症有显效,对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可转阴,还能迅速有效地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人本代谢自然平衡。服法请遵医嘱。

蟾衣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孙思邈称:“蟾蜕(衣)除恶肿,神也”。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蟾衣乃其蓄足五脏六腑之精气,吸纳天地阴阳之华宝,如若获之一,一切恶疾,未有不愈”。中医认为蟾衣具有解毒消肿、止痛、辟秽浊之功效,广泛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的治疗。现代研究认为:蟾衣主主含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质及蟾蜍毒素,具有强心、升压、抗炎作用,蟾毒配质还有较强的麻醉作用。科研人员发现蟾衣还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神奇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肝炎、带状疱疹、肝腹水、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疑难杂症。

据医圣张仲景称:“蟾皆拾,衣不现,奇也”。几千年来,人们只知道蟾蜍能蜕衣,但始终拾不到蟾衣。科研人员通过观察终于发现,蟾蜍在盛夏暴热的夜晚,借雷鸣电闪可蜕衣一次,且边蜕边吃,蜕完吃尽,极难采获,故而难于应用于临床。

各地先后开展人工养殖蟾蜍取得成功,养蟾取酥,养蟾取衣已变成现实,只要饲养者掌握了蟾蜍的蜕衣规律,利用特殊的蜕衣工具,可顺利地获得一张纯天然蟾衣。为此,人工大规模采集天然蟾衣资源再也不是神话。

蟾衣是中药宝库中一味新兴药物。通过对蟾衣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深加工,可研制出一批新型成药及注射剂,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食用价值

吃蟾蜍要剥皮,捉它还要小心喷出毒液。若只是吃的问题,只要你能嚼,能咽,能消化的东西都能吃,肉可以吃,但是皮有毒,但是采取蟾蜍的外衣,传统的方法是将蟾蜍直接剥皮,然后加工成蟾衣。一只蟾蜍只能加工成一张干蟾衣,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降低了经济效益,且费事费时。采用新技术,使蟾蜍像蛇一样,年年可脱皮,而且每年可脱3~4次,并且丝毫不影响蟾蜍的健康生长。据《本草纲目》等记载,蟾皮是一种能治恶肿等疑难杂症的天然妙药。特别能抵制癌细胞扩散,抑制癌细胞生长,另外对乙肝、肝硬化、肝腹水、白血病、疔、疮、乳房瘤、骨结核、骨髓炎、小儿疳积、痨热等数十种疾病都有显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