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为什么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我国的两句谚语,在民间流传很广。

“九九”由冬至起算,每“九”为9天,从“一九”到“九九”共81天。“三伏”是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总称。“三伏”是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这段时间;如按节气,“三伏”一般都出现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个月里。

我们知道,在北半球,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就是说,这时候太阳照射的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最少,而夜晚释放出去的热量却最多。乍看起来,冬至应是最冷的时候,其实不然。因为冬至这一天虽然白昼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热量少,但由于地面在过去长期积累起来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还不是降到最低的时候,冬至以后,白天虽然渐渐长了,黑夜渐渐短了,可是以一天来说,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使近地面的空气继续在一天天冷下去,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就最冷了。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又逐渐增多,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逐渐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 标签:
  • 发表日期:2021-06-29 08:30:02 编辑: